今年以来,乾陵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有关文物保护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以“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始终坚守文物工作方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勇于担当、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并获得多项殊荣。2021年乾陵博物馆党支部获乾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武则天时代展》荣获首届陕西省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最佳宣传推广奖”等,申报“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稳步进行,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文化研究、社会教育等工作全面提升,现将2021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学力行,提升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1、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巩固理论学习成果。扎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制定并实施《中共乾陵博物馆党支部2021年“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学习计划》,全年召开支委会12次,政治理论学习32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开展主题研讨10次,全年收缴党费9714元。认真落实县委第三巡察组巡察整改意见,进一步细化完善车辆、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现行工资标准补缴党费2172元,存在问题逐条整改已落实到位,并把整改融入日常工作长抓不懈,立足长远巩固整改成效。制定并实施《关于在全馆开展纪律作风整顿的实施方案》,通过自查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纪律和作风大幅提升。
2、加强党史学习,夯筑坚定政治堡垒。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学党史、感党恩、当先锋、促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先后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在“七一”建党100周年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以及来榆林考察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乾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和《乾县县委关于贯彻落实杨长亚同志在乾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采取集中、分组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学习、主题研讨、党性体检、撰写学习心得、观看党史教育专题片和微党课等形式,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全年集中学习30多次,撰写学习心得及研讨材料70多份,每人摘抄学习笔记10000余字,心得体会5篇,自查材料2份。二是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知识问答”“我和党旗合张影”“践行雷锋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乾陵内城北门遗址环境整治活动。三是通过“主题党日”+网络平台学习的形式,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提升党员干部素养,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是巩固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组织全体党员赴北仁村党支部开展“学党史 感党恩 当先锋 促发展”党性体检活动。积极发挥支部联盟单位牵头作用,七·一期间组织联盟单位赴乾县任家洼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学党史,强初心,牢记使命再出发”党性体检及烈士陵园公祭等活动;10月中旬赴乾县临平镇龙背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抢秋收等活动。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3、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结合实际,制定并执行《乾陵博物馆2021年文化遗产知识培训计划》,由本馆高级职称和业务骨干主讲,先后学习《民法典》《石椁及线刻画》《唐代钱币》《唐代官制》和《唐代皇帝陵特点》等内容。8月份领导班子积极参加咸阳市博物馆藏品管理培训,组织专技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及陈列展示、社会教育等各专业领域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加快项目落地,夯实文物保护基石
一是完成《乾陵司马道西翼马基础抢险加固工程》、《乾陵东、西鹊台遗址本体加固保护工程》建设及初验工作;二是完成《乾陵述圣纪碑、无字碑保护性设施设计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
完成《乾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施方案》的编制及评审;完成《乾陵六十一蕃臣石像倾斜监测报告》《乾陵8、9 号陪葬墓调查报告》《乾陵内城玄武门遗址环境整治前期调查报告》;完成《司马道西侧边坡保护加固工程搬迁方案》;完成《丝路唐梦——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改造提升项目立项报告。完成永泰公主墓第三过洞部分壁画墙皮脱落的修补工作。
完成《懿德太子墓出土文物展》项目立项报告及专家论证会。三是启动《六十一蕃臣石像扶正加固方案》编制工作;持续进行石刻裂隙、表面病害监测,推进《乾陵石刻保护项目》方案修改工作,收集《乾陵汉唐帝陵申遗》资料;推进《乾陵数字化博物馆建设项目》和《乾陵保护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三)严格执行制度,规范管理文物
严格遵守《陈列及藏品管理制度》,认真开展馆藏文物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全年共检查135次,及时清理展台卫生并维护陈列设施,提升游客观感度;提用文物15件,积极配合完成《神奇壮美话乾陵》纪录片拍摄;为进一步保护文物,经上级领导批准,完成“唐永泰公主墓志铭”搬移及布展工作。
(四)深挖乾陵文化内涵,扩大对外影响力
1、《乾陵文化研究》品质不断提升。完成《乾陵文化研究》(十四)的编辑出版及后续工作,本辑共收录论文49篇,约60万字,设计精美,印刷精良,印数1500册。《乾陵文化研究》(十五)征稿已完成,正在初审阶段。
2、编辑多种图书彰显乾陵文化魅力。完成《气象万千的盛世威仪——乾陵博物馆》的编撰工作。该书由西安出版社主导,本馆业务人员共同撰写,文字约10余万字,图片40余张。主要内容采用乾陵的精品文物来介绍不一样的乾陵文化。完成《唐乾陵—优秀历史文化教育读本》大纲初稿;启动《乾陵石刻艺术》《乾陵陪葬墓壁画》编辑;完成《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乾陵博物馆部分文字撰写工作;完成《乾陵管理处2019—2020年度科研成果统计》,收录科普读本1部,学术论文15篇,科普文章18篇,为全方位研究乾陵历史文化提供详实资料。
3、重视资料收集,丰富乾陵智库。完成全年报刊、杂志图书资料整理工作,全年共搜集、扫描有关唐代历史研究专业论文132篇,扫描照片1253张。收集、整理本馆同志已发表的与乾陵文化相关专业论文236篇,为全方位研究乾陵文化提供坚实基础。
(五)发挥教育职能,传承优秀文化
1、落实《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年内开展线上线下社教活动32场次。一是“丝路胡风”教育课程先后走进乾县铁佛小学、乾县新阳三星中心小学等地,参与人数约1000人次。并应邀参加5.18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主会场社教活动展示宣传,不断扩大乾陵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利用传统节日,搭建古今沟通桥梁。先后开展“传经典 致英烈 感恩幸福生活”“文物映耀百年征程 历史传承文化经典”“品味中秋古韵 感悟盛唐文化—花好月圆话咸阳·迎中秋”“九九重阳敬老情 乾陵文化暖人心”以及“祖国,我想对您说”国庆节系列活动,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三是扎实开展乾陵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赴乾县注泔三姓初中、赵后庙小学、兴平金城实验等学校开展“乾陵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四是开展“心手相牵‘馆’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年内与兴平市金城实验学校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协议。
2、多措并举,实施线上文化惠民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绷紧防疫安全这根弦,认真研判疫控形势,把好入口关,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宣传服务。9月份开通乾陵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微信订阅号,截止目前已推送宣传稿件30余篇,点击率2万余次。利用自媒体创新设计“唐墓壁画中的动物世界”“鉴文听物”“节气乾陵”等系列线上教育课程,通过文字、视频及线上互动等形式使广大公众全面了解乾陵优秀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六)加强馆际交流,提升乾陵影响力
为进一步提升乾陵美誉度和影响力,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先后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参加《泾渭遗珍 古韵留香—咸阳文物精华展》;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共同推出《长乐未央—大唐长安文物展》,乾陵博物馆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三彩胡人骑马狩猎俑”、“鎏金马饰”等10件文物参展,让海南市民和广大游客感受盛唐文化的优秀多元与开放包容;配合完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陕西考古圣地》懿德三件文物外借参展工作。
(七)强化安全守红线,专项工作任务见成效
1、坚持遗址区巡查及保护规划执行工作。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更新文物保护设施,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一是成立《乾陵文物保护规划》(2021-2035)、《乾陵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两个规划修编工作专班,聘请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和陕西旅游规划设计院两个专业团队,已完成两个规划修编前期资料准备工作。二是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按照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治安防范工作相关要求,投资300万元完成大陵LED屏设置、文物宣传专题片拍摄制作、乾陵技防设施维修联通、陪葬墓看护房工程、大陵办公区地面改造提升、南门旅游路、东门停车场及西山路交通标线刷新和青龙门玄武门遗址道路维修绿化等项目。三是坚持每月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并进行安全检查。全年完成陪葬墓及遗址区巡查27次,发现问题12处并及时上报管理处妥善处理,坚决执行文物保护规划,确保遗址绝对安全。
2、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持办公区域日常消杀,组织全体职工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及相关知识学习等,党员干部积极下沉社区基层、协助乾陵村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战“疫”,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3、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会议8次,开启举报箱30余次,线索上报9次,持续强化工作措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八)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完成城关街办小留村和梁山坊里村的扶贫后续监测工作。现包抓乾陵村乡村振兴工作,三名同志已进入工作岗位,5名领导干部包抓乾陵村共计19户,目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九)圆满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完成2019-2020年度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自查汇总、全市博物馆2020年度信息报送、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建议方案、乾县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和省文物局2020年文物统计工作第三方机构的复查等工作。完成七集电视宣传片《乾陵故事》内容的审校和修改;完成《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乾陵博物馆篇的文字撰写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2021年在省、市、县及管理处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考古、文物保护、社会教育及文化研究等专业人才缺少;二是缺少社教活动专用场地和专项资金,目前基础设施与省级研学基地建设配置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文物保护与发展不协调,保护区域内土地性质需进一步明确。
三、下一步工作
鉴于以上问题,恳请管理处从人员调配、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博物馆工作的支持。一是增加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满足文博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二是积极争取公众教育项目资金,完善健全博物馆教育项目设施,做好优秀文化的活化和传承。三是加强实地调查,对不利于文物和遗址保护的土地属性尽快明确。
2022年乾陵博物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全委会精神,坚守文物工作方针,夯实工作责任,强化效能建设,以加强文物保护和文物活化传承为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文保项目,加强业务研究,讲好乾陵故事,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全力以赴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乾陵博物馆
2021年12月23日